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阿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辫,那一瞬间,他顿悟了,这么多年来,等的就是这条马尾辫。想着,想着,他的眼角湿浸浸的。

    四

    流花镇依山傍水,坐落在丘陵边边上,北面是川西坝子,南面是不高的群山,有多少年的历史,年轻一辈没几个说得上来。茶馆中那种穿长衫、戴玳瑁镜的老人知道一点。据他们说,流花镇是千年古镇,从明朝开始因盐业兴旺,清朝、民国时为盛。民国年间,方圆几十里内,到处竖着高高的盐井架,场面甚为壮观。相传日本飞机轰炸乐山时,也飞到了流花镇上空,误以为盐井架是迫击炮,仓皇逃走。

    到了民国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冬天,居民取暖失火,一场大火烧了半夜,映红了天空,映红了江水,两百多家房子烧成了光架架。但流花镇仍有九街八巷,居住着大小盐商无数。房子漂亮,吃食讲究,花鸟草虫凡是能把玩的,就有人玩,还玩出了水平,有了交易集市。听听这个街名——人市口,不用镇上的老人讲,也知道曾经买卖什么。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旧城区沿街房屋在多年的风雨侵蚀下,大红的油漆已经剥落,尽显木头本色,不过,看上去并不丑,反倒有了一种凝重和饱经沧桑的美。随便叫开一扇木板板门,也许就是个小四合院,天井中间假山鱼池,四周屋檐雕镂画栋,屋的主人或许便是世家后代。镇上有一得意人物,民间俗称——何鸡公,三两笔在宣纸上涂出个雄鸡,开价往往上万。他的鸡公比农家的鸡公长得快,而且值钱。

    这个古镇沉淀下来的好东西,还有饮食。走进镇上任何一家鸡毛饭店,随便点上几样素菜,往往吃得人不想走。什么鱼香瓢儿菜,白油苦笋,干煸豇豆这些上不得红白喜事宴席的素菜,偏偏比宴席上的菜清爽可口。荤菜更不用说了,单单一样酸菜黄辣丁,味道竟比过了“应时餐”的脆皮鱼,足够回味一个星期。当然,黄辣丁得是河里野生的,塘里养的有泥腥味,味儿不够鲜。

    流花人在经营饮食上很有点名堂,不知从何时起,流花豆腐脑的名气居然压过了列入四川名小食谱的五通鸡丝豆腐脑。以至五通街头、乐山城头乃至成都,正宗流花豆腐脑的招牌打得晃眼睛。到流花镇赶场,不吃碗豆腐脑,硬是有点对不起自己。

    大街上,热闹得很,强娃儿和四儿夹在人流中艰难地向何三豆腐脑店靠拢。满街是流动着箩筐、背篼,半天挪不了几步,照这样子走法,要走到星星出来。强娃儿扯起喉咙喊了一嗓子:“注意啦,扁担戳到背。”

    前面的人赶紧往旁边闪,让出一条路来,打空手的让挑重挑子的是民间的规矩。四儿的莴笋早给菜贩子收去了,挑子是空的,两人招摇而过,难免被骂:“扯啥幌子哦?空起挑子乱吼,一点规矩都不懂。”

    “跟现在的年轻人讲啥子规矩哟,你老人家想走快点,也吼一下嘛。”

    “撞他妈鬼,老子老都老了,还搞这些名堂?”

    四儿脸上火辣辣的,直埋怨强娃儿莽撞,却说不出口,默默地跟在他后面从人群里挤过。

    临近中午,何三豆腐脑店正打拥堂,不足二十平方的店铺里,有六张小方桌,密密麻麻地挤了二十多人。三个跑堂的,清一色的女娃儿,被食客支得团团转,抹桌子,摆筷子,端豆腐脑,送卫生纸,屁股没有挨过一下板凳。灶上一胖一瘦,是两个皱纹上脸的中年妇女。瘦的往碗里放红油海椒、花椒面、酱油、味精。胖的从沸腾的汤锅中捞起条粉,放入后,再舀入煮沸的汤,那汤上飘着鲜嫩豆花。瘦的那个再放上大头菜末、碎芹菜、酥黄豆、鸡肉丝或红烧牛肉丁,高喊一声:“端走!”

    三个跑堂的,至少端三碗,有个端了四碗,像耍杂技似的,边走边叫喊:“注意啊,不要乱动,看烫到!”

    “错了,错了,我吃鸡丝,咋端了碗牛肉来?”

    “错了,错了,咋是鸡丝呢?”

    “调嘛,调嘛。”

    四儿把空挑子放在门口,要往里走。瘦的眼角正好瞟着他们进店,热情地招呼:“进来坐,进来坐。小妹儿,挑子往边边上点放,有点挡路了。”

    五

    四儿和强娃儿在镇上逛街、吃豆腐脑,人还没有回家,话已经到了。

    听到这话,强娃儿妈一愣,铲猪食的铲子一偏,沸腾的汁水溅了好几滴在手上,她“哎哟”了一声。这强娃儿可真会选,偏偏看上柳叶坝的人尖儿。送走来人,她发了一会儿神,干脆提来猪食桶,两三下把猪食舀起来,压了灶里的火,解下围腰,出门。

    三月的柳叶坝,春意昂然。人家房前屋后的桃花、梨花开得正艳,红的红,白的白,在翠色的竹丛衬映下,美得像年画。地里的青菜已收割,正在翻地,黑黑的土在阳光下发出清新的香味。间或有几块油菜地,开着黄黄的油菜花儿,打破了黑泥土的单调,有点调皮地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走过自家的地边,男人正挥着鸭嘴锄耪地,见了她,停住手:“哎,大中午的,你往哪里跑?弄饭没有?我有点饿了。”

    强娃儿妈走过去,压低嗓子对他说:“我到四儿家去一趟,你先回家把猪那些喂了。”

    “瞎操些啥闲心哟,年轻人的事,我们哪里管得到那么宽哦?”

    “咋可能不操心呢?我说几句话就回来。快点回去,这里的活路下午再做嘛。”

    远远地看见四儿家的银杏树在翠竹丛中高高地扬着树颠,树下笼着一团炊烟,家里有人。拐了好几个地角,总算到了。刚一推院门,里面的狗狂吠起来。四儿妈小跑着出来:“老姐姐,啥风把你吹来了?来坐,来坐。”

    “见外了,见外了,又没有隔好远,脚一抬,就过来了。”

    “乌儿,回窝去。”四儿妈手一扬,乌儿将狂吠变成低呜,挺不服气地往窝里走,快到窝边时,还不放心地回头吠了一声。

    “不要怕,它不会咬你,进屋坐,进屋坐。”

    待强娃儿妈在堂屋坐定,四儿妈泡来茶,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问着诸如吃午饭没有、喂猪没有、地头的活如何之类的闲话。强娃儿妈惦着家里的鸡鸡狗狗,耗不起东拉西扯。

    “你家四儿呢?怎么没见人?”

    “到镇上卖莴笋去了,老大不小的,也该会买卖了。”

    强娃儿妈顺着她的话问:“四儿多大了?”

    “老姐姐,下半年该十八了。”

    “这个这个”强娃儿妈喝了口茶,沉呤了半晌,问:“放人户没有?”

    “没有。”

    “如果她要自己找,你反对不?”

    “老姐姐,不要兜着圈子说话了。我晓得你为啥来了,那事我也听说了。四儿人小,不咋懂事,你”

    “不要这样说,四儿挺乖的,我喜欢,真的喜欢。”

    “强娃儿也不错,会事,会事。”

    话说到这种程度,两人都明白了对方的态度,再要多言,便是废话了。

    清明,四儿大哥两口子回来给老爹上坟,听说此事,很不以为然。背过四儿,大哥对母亲说:“强娃儿有几根筋,我清楚。四儿还小,不懂事,这事往后放放。”

    大嫂说:“四儿该长长见识再谈对象。何老师家里要找个小保姆,四儿可以去做两年再考虑婚事嘛。四儿也喜欢画个花儿朵儿的,何老师一高兴,说不定就收她做关门弟子了。”

    “哪个何老师?”

    “画鸡公的那个。”

    他们走后,四儿妈再三思量,四儿若到镇上呆上两三年,倒不一定看得上强娃儿了,那么唯一的幺女也得飞了,后半辈子咋个过呢?再说四儿长这么大没有离过娘,放出去,实在不放心。四儿妈把这事放了两三天,等到强娃儿来时,才提起。

    “那是伺候人的差事,四儿咋能去伺候人呢?”强娃儿的反应异常强烈。

    四儿正值情窦初开,眼里、心头除了强哥还是强哥。强哥说做保姆不好,一定不好了,她小嘴儿一抿:“不去!”

    六

    天上的太阳一天比一天晒人,竹林里知了的叫声一天比一天高,小豆包们开始背着大人偷偷下河洗澡,夏天到了。坝上的夏天,农活不多,地里的菜窜藤的窜藤,长叶儿的长叶儿,开花的开花,长角角的长角角,尽情地在骄阳下丰满着自己。人呢,给它们除草施肥就行了。

    村上的芽菜厂进入了淡季,芽菜发出去后,付完帐,收完货款,强娃儿空闲下来了。

    清晨,强娃儿迷迷糊糊地梦乡中醒来,强烈的太阳光晃得眼睛生疼,一时竟睁不开。他干脆将眼睛闭上,像牛反刍一样,回味梦境。四儿穿着水红色的衬衣,坐在河边的大鹅卵石上,白生生的小脚一上一下地撩着水花,对他笑着,招着手儿叫:强哥,到这里来。他想走过去,却怎么也挪不动步子。唉,四儿,四儿,你这揉碎人心的小妖精!强娃儿想得心头慌悠悠的,干脆长叹一声,猛地翻身下床。

    两人的朋友关系定下来后,坝上的人开了锅。有说四儿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有说强娃儿走桃花运的;有说四儿妈图强娃儿钱财的;也有说四儿漂亮、强娃儿聪明正好般配的。不管外人咋个说,反正强娃儿一头陷进去,四儿成了他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飞了。周围团转的男男女女耍朋友就开始同居,可四儿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好象并不懂得男女之事。

    “强哥,强哥。”

    该不会还在做梦吧?强娃儿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

    “妈,开一下院门,四儿来了。”回答他的是一片寂静。他这下着了急,三两下把衣服胡乱套上,赶紧去开门。

    四儿俏生生地站在门外的竹荫里,奇怪!她还真穿着件水红色的衬衣,强娃儿不禁又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是她,真的是她呢!他家的黑虎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摇头晃脑地蹭着四儿的裤腿“呜呜”地表示欢迎。四儿用手摸了摸它毛绒绒的脑袋,轻呵:“好了,好了,耍去。”那狗还真听她的,一溜烟没影了。

    “我想到乐山去耍,去买条白裙子。这季的胚子卖得好,把农税那些交了还剩好几百,我妈拿了两百给我买衣服。”

    强娃儿拿出脸盆,放到院坝边上的压水井龙头下,四儿赶紧过去摇压水杆儿。她的手起落着,腰枝摇摆着,胸部起伏着,脸儿红扑扑的,强娃儿的眼光粘在她身上无法挪开。水,很快溢出了盆。

    “快洗呀!”

    他回过神来,边抹脸边问:“咋才交呢?我家春节时就交了。”

    “春节时,我们那组的人都没有交,说是对公负担算高了,超过了上头的规定。”

    “不就每人八十七块吗?不多嘛。”

    说话间,强娃儿扭起洗脸帕,顺手将水泼掉,拿起脸盆往屋里走,四儿像尾巴似的跟着他进屋。

    “我也不咋清楚,后来镇上的人下来重新算了,好象是多算了几块。”

    强娃儿回头拧了拧她鼻子:“你这个小脑袋里还能装这些?不要想了,等他们操心去。”

    “不要动手动脚的,我要告你。”

    “你要告给哪个听?我和你耍了好几个月的朋友,连拧下鼻子都不许?我还想亲你呢,啥时让我亲一亲?”强娃儿说完这番话,夸张地伸过头去,有点儿顽皮地笑着,看她的表情。

    四儿窘得满脸通红,眼看要哭。

    “算喽,算喽,逗你的,不要掉豆豆嘛。你不是说要到乐山去吗?走嘛,走嘛。”强娃儿暗暗叹气,这女娃儿什么也不懂,要慢慢开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把她惊飞了。四儿抬起头来,乌溜溜的眼睛恰好碰着强娃儿的目光,细细甄别一番,确认他不会再有进一步的亲昵动作后,笑了。随即,心头却有了一种淡淡的失望。这一表情,强娃儿尽收眼底。

    四儿斜坐在摩托车后座上,手,不知该哪里放。

    “你这种坐法不安全,来,骑着坐,手放在我肩上。看你这副样子,生怕我吃了你。”

    四儿忸怩了一下,终于换了坐姿。现在离强哥是那样的近,只觉得一股生生的气息逼向自己,她的心跳得像装了十二只小兔子,脸烫得能煎鸡蛋。当她的手放到强哥肩上时,明显地感觉他颤动了一下,她的心跳得更快了。

    “坐好了?”强哥的声音异常温柔,话儿虽轻,却落进了四儿的心头,强哥蛮细心哟。

    “好了。”

    俩人来到渡口,船刚好靠过来。船老大用蒿杆把船稳住,上岸来帮着把摩托车推上了船。下游不远处的河滩上,有六七个人摆弄着几根红白相间的竿子和一个三脚架支着的仪器。是勘探队,要修桥了。这桥不是政府修,一个企业老板来修,为此,镇上将一块河滩地的使用权给了那老板。这种交易合不合法,损害没有损害隐性利益,村民们考虑不了那么多,眼巴巴地盼了好多年,终于有桥和镇上相连,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有了桥,繁华喧闹的流花镇将和柳叶坝连成一片。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