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69中文网 www.69zww.gg,阿蚌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纪念碑前边台阶的中间有一座斜面石台,中间点着长明火,台阶的东西两侧是两个石台,台的正面分别镌刻着“1941”和“1945”的字样,表明苏联参与二战的起止时间。两座石台的上面分别摆放着一门火炮,炮口对着金角湾,也对着日本的方向。纪念碑的后面,是一座小教堂,导游说这也是二战烈士的纪念堂。

    十三、俄罗斯人的婚礼

    我们在参观完潜艇博物馆和二战烈士纪念碑之后,遇到了几对新人在举行婚礼。这一天是星期六,举行婚礼的特别多。据说俄罗斯人的婚礼大多在周六和周日举行,如果有在周五举行的,那一定是再婚的。

    这天的天气很好,风和日丽,自然为婚礼增色不少。新娘都披着雪白的婚纱,也经过认真的化妆,更显得妩媚多姿。新郎大都穿米灰色的西装,与新娘比起来,倒显得有点单薄瘦削。

    俄罗斯人举行婚礼是一定要祭扫烈士墓并给烈士献花的,这是二战后苏联政府规定并一直沿袭下来的传统。二战烈士纪念碑前的长明火旁边,已经摆了几束鲜花,这鲜花都是新人们敬献的。

    这时正好有一队婚礼彩车在街边停了下来,然后车的四门敞开,音响开得大大的,放着激情欢快的迪斯科舞曲。有几个衣着光鲜的漂亮女孩,大约是新娘的好友,先从车里跳出来,一边高声喊叫,一边疯狂劲舞,引得街上很多行人都驻足观看。一对新人从后面的车里走出来,到纪念碑前去献花,献花之后,在周围亲朋好友的阵阵欢呼声中相拥热吻,吻得很动情也很从容,没有一点尴尬窘迫的样子,显示出确实经过多年的操练和研习。旁边的几辆彩车也不停地鸣笛助兴,将纪念碑前的小广场搞得热闹非凡。

    接着,新郎新娘与亲友几个聚在一处,吃一点面包,喝一点酒。距离较远,没有看清他们喝的是什么酒。但这时的喝酒,可以看出完全是一种礼节性的过程,他们都只把酒杯微微地沾了沾唇,丝毫看不出这个民族嗜酒的性格。

    他们的婚礼排场不大,每场婚礼只有四五辆彩车,颜色也以白色的居多。参加婚礼的也只有至亲至交一二十人,场面也不求多么壮观。没有看到新人的亲朋好友来贺喜赠送什么礼物,但我想应该不像我们国家那样送个红包的吧。

    导游说俄罗斯人举行婚礼是喜欢有外国人旁观或参与的。中国人举行婚礼若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参加的话,应该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推己及人,大约俄罗斯人也有同样的想法。有几个同行的游客就去邀请新人一起合影留念,新人很爽快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俄罗斯人对婚姻和生育看得很淡,据导游说,俄罗斯人大约有三分之一不结婚,还有三分之一结了婚也不要孩子,这就难怪他们的人口近年来迅速地下降了。

    十四、快乐的少年

    总的看,我觉得俄罗斯的少年要比中国的少年自由得多,快乐得多。

    在我们进入潜艇博物馆之前,博物馆前面的那别列日那雅大街上就停了一大片摩托车,大约有上百辆,好像还有几个人做着登记、排号之类的工作,我估计这可能是要举行摩托车比赛。我问导游是不是这样,她说确实。等我们参观过潜艇走出来的时候,发现这些骑摩托的少年都不见了,也许是比赛开始,他们都出发了吧。

    在潜艇博物馆前边小广场的西侧,有几个玩轮滑的少年,他们从一个平台上起滑,然后腾空跃下四五级台阶,并要转身落地后继续滑行。一遍做不好,就再来一次,就这样浑然不顾周围的人们在干什么,只管一遍遍地重复他们的滑行,真是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

    在二战烈士纪念碑前,我也曾看见,有两个淘气的小姑娘在炮管上爬上爬下,忽而骑在炮管上,忽而在炮管上荡秋千,做着一些看起来很危险的动作。

    这天下午我们在旅馆附近闲逛,路边有一块草坡,有六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在这里做滑草的游戏。她们拿一些大纸壳,放在草坡的顶端,然后或坐或躺在大纸壳上面,伙伴们一推,或自己轻轻拨动地面,大纸壳就如雪橇一样从草坡飞快下滑,草坡也不是很平整,下滑时就有很大的颠簸,女孩就用手紧紧抓住大纸壳,发出阵阵愉快的惊呼。我们走过的时候,这几个女孩一边玩,还一边朝我们招手,做鬼脸儿。她们一个个搞得灰头土脸的,衣服裤子上沾了很多土沫和草的绿色。估计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里,女孩子们这样疯疯张张地玩,回家一定是要挨揍的。

    我感觉到了俄罗斯孩子们的快乐。这些孩子的年龄在我国也该是初中生了吧,我国的初中生哪有这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轻轻松松地玩呢?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中国人与俄罗斯人相比都显得更勤奋,更有追求,可是不管怎样,我觉得还是不如俄罗斯人轻松和快乐。究竟是轻松快乐拒绝了中国人,还是中国人拒绝了轻松快乐呢?这个问题,还真一时说不清。

    十五、美女

    都说俄罗斯多美女,倒也不算言过其实。俄罗斯确实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地方,特别是二十左右岁的女孩子,白皙的皮肤,婀娜的身材,大大的眼睛,弯卷的睫毛,确实很吸引人的眼球。这些女孩子也都显出很高傲的神情,对周围的一切不理不睬的样子,大步流星地从街上走过。虽然已是中秋,可是裙装还是很普遍,穿着长裤在街上行走的女人,也大都是穿着牛仔裤一类的服装,有的还在裤子上撕了很多口子,远比在国内大街上见到的口子要多。她们的服饰总的看很裸露,虽然我国女孩子的衣服也是越来越薄,越来越短,但与俄罗斯的女孩子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美女的天生丽质固然重要,但经常的修饰也不可或缺。常能看见女孩子一边大步流星地走路,一边照着镜子涂脂抹粉或修睫弄发。这与中国女孩又略有不同,中国的女孩子修饰自己的仪容,大都要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悄悄地进行,她们是只希望别人看见自己的美丽,而尽量避免让别人看见自己美丽的产生过程。

    在我原来的想象中,俄罗斯人都比较开朗大方,好像离羞涩这个词很远。可是,还是有一个机会让我感受到了俄罗斯少女的羞涩。在海滨闲逛的时候,一位同行游客拦住两位漂亮的少女,用手比划两下,她们就明白了是要和她们合影留念。我本以为两位少女会很大方,没想到她们反倒有些忸怩,两个人都抿嘴微笑,脸上也泛起大片的潮红,显出很局促也很兴奋的样子。我忽然感到,俄罗斯少女的羞涩似乎竟比中国少女的羞涩更绰约,更古典。看来不同的民族文化可以塑造不同的民族性格,但就人的本性来说,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俄罗斯的女人一到中年,就迅速横向发展,体态就变得十分臃肿。在海参崴的大街上,很少能见到苗条的中年女性。这倒也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

    回到珲春口岸,刚打开手机,就接到了老婆发来的短信:把俄罗斯美女领回一个来,咱把她放到家里养着。我马上回道:别提啦,我差点被俄罗斯美女给放到家里养起来。——吹呗。

    十六、人口与种族

    滨海边疆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人口230万,俄罗斯族占到81。5%;滨海边疆区的首府海参崴市面积560多平方公里,人口90万(一说80万)。

    这片土地数千年来的主要居民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清时期主要为赫哲、费雅喀、奇勒尔、库页、鄂伦春、哈克拉等少数民族,还有一些满人、汉人。1860年以后,这一地区被俄罗斯侵占,俄罗斯人逐渐多起来,但在十月革命以前,这一地区的中国人还能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后来,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搞“肃反”担心国内的中国人会威胁苏联的国家安全,就把一部分中国人强制送回中国。但是他们与俄罗斯人结婚所生下的子女理所当然地留在了俄罗斯。在街上我也看到很多黑头发、灰眼睛、高鼻梁、黄皮肤的俄罗斯人。我猜测他们是俄罗斯人与本地少数民族也包括汉族人的混血后裔。他们这些人的身体里很可能流着中国人的血。

    从1992年起俄罗斯人口逐渐减少,最近12年俄罗斯的人口每年要减少80万人,其中俄罗斯族减少得最多。这是史无前例的,也可能是不可逆转的。普京总统最近指出,必须把人口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任务和难题来加以解决,特别是俄罗斯超高的死亡率。现在俄罗斯男性公民死亡率非常高,男性平均寿命也就58岁,这是一个非常低的寿命了。

    俄罗斯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性别失衡问题,情况却正好与中国相反,呈现女多男少态势,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俄罗斯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00:114。7。在中心广场一带游玩的时候,我特意对此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看海参崴街上行人的男女比例如何,我在一个地下通道的出口进行统计,结果是72:100。这个在街头统计出来的数字当然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因为各国的女人都是爱逛街的,但起码能够说明,在街上的女性大大多于男性。为了解决性别失衡问题,2001年俄罗斯政坛狂人日里诺夫斯基曾提出“一夫四妻制”但遭到俄杜马的否决。

    俄罗斯人也实行计划生育,可他们的计划生育是鼓励生育。但是俄罗斯人依旧我行我素,并不响应国家的号召,人口负增长问题仍愈演愈烈。

    中国改革开放和苏联解体以后,来俄罗斯经商、务工、求学、旅游的中国人日益增多,有一些人申请入籍或办了长期居留签证而住下来,也有一些人非法滞留下来。根据中国大使馆提供的数据,现在每年进入俄罗斯的中国人大约在250万到500万之间,而长期定居俄罗斯的中国人只有50万左右。因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大约相当于俄罗斯的9倍,有些俄罗斯人就担心起来,担心这里的中国人太多改变这里的人口结构进而威胁到领土的安全,大造“中国威胁论”、“黄祸论”称现在长期在俄罗斯居留的中国人已经达到300万,呼吁俄罗斯政府对中国人入境进行严格的限制。但是,俄罗斯人口下降得太快,劳动力短缺严重,中国人的到来不仅为这里带来廉价的劳务,也能够为这里带来大量的轻工商品、蔬菜水果,使俄罗斯人想排斥中国人也难。

    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说现在长期在海参崴务工经商的中国人有7万人左右,但我在街上遇到的中国人却不多,有时在街上看到中国人,一看就知道也是旅游者。

    当然,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排斥也不能全怪俄罗斯人,中国人也有一些人的劣行损毁了中国人的形象。最主要的劣行是卖假货,不遵守公共秩序,还有黑帮。

    我觉得,中国应该和俄罗斯联手解决人口问题。两国在人口发展上存在着多方面的互补:密集与稀少的互补;正增长与负增长的互补;还有性别的互补。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男青年到俄罗斯去创业,去娶妻生子,这样既可缓解中俄两国所共同面临的性别失衡问题,也可缓解中国人口过剩和俄罗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十七、军港

    从潜艇博物馆南面的小广场向南,穿过那别列日那雅大街和一条铁路,就到了军港边。港边竖立着1860纪念碑,纪念碑碑体很纤细,白色,略向北倾斜,大约有二十米高,像一根垂挂着帆布的船桅。纪念碑两边铸有两个黑色的铁锚,好像要把俄罗斯人的统治牢牢地锚固在这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思是“统治东方”看来这座1860纪念碑和这座城市的名称一样,时刻昭示着沙俄统治者贪婪的梦想。

    海参崴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这个军港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军港,不久前中俄还在这里搞了一次联合军事演习。军港在冷战时期一直管得很严,1992年才对游客开放。

    1858年以前的中国,是一个濒临六片海域的国度,除了大家熟知的四海外,还有海参崴所濒邻的这片日本海和库页岛以东的鄂霍次克海。可是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不仅使我们丧失了外东北这一块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使我们丧失了濒临这两片海域的5000余公里长的海岸线(包括岛屿),仅按12海里(22。2公里)的领海标准,我们损失掉的领海也至少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

    军港里停泊着很多军舰,我不知道是哪一类的军舰,只能凭船上的军事装备做一个简单的判断。这些军舰现在静静地停泊在港湾里,也成了这港湾里一道著名的风景,可是它们如果行动起来,就不是什么好看的风景了。我真希望它们永远成为这座港湾里的风景。

    十八、中心广场

    沿潜艇博物馆前的那别列日那雅大街向西,然后向北穿过一片空地,登上十几级台阶,就到了海参崴中心广场。广场的北面是斯维尔特兰大街,西面是滨海边疆区政府大厦,十多层的楼顶飘扬着俄罗斯国旗,北面是海参崴最大的国营百货商店,一座四五层高的老楼。广场靠近斯维尔特兰大街的地方矗立着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

    中心广场最引上注目的是成群的鸽子。为了逗喂鸽子,我们在广场旁边的小摊上买了一些葵花籽。这葵花籽很小,黑色,与我们常吃的不同。我们在广场上撒下一点葵花籽,就有成群的鸽子飞聚过来争食。这些鸽子像黑色的旋风,一会刮到这边,一会刮到那边。鸽子们不太怕人,但也对人心怀戒备,你要是把葵花籽撒在自己脚下或放在手心里逗喂它们,它们总要在旁边逡巡一会儿,感觉没有什么危险才会谨慎地啄食。

    鸽子们的住处我也看到了,就在附近几座建筑物的廊檐下面,现在那些地方还有一些鸽子或卧或站,在大大方方地休息。

    俄罗斯人很爱护动物,除了这些鸽子以外,这座城市里比较常见的动物还有海鸥和野猫。海鸥在列宁像的头上拉屎,人们也不厌恶海鸥,还要经常地投喂它们食物。野猫在城市里也活得很自由,有很多小动物可以捕食,也有人饲喂它们。看来在这座城市里,不仅人们生活得很快乐,连各种小动物也生活得很快乐。由此我想起我们中国的人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大多时候我们捕杀小动物并不是为了吃肉,仅仅是为了取乐,在这一点上,受了几千年善良教育的中国人竟不比制造过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的俄罗斯人善良,真让我有点弄不懂。

    广场边有几个女孩经营着几匹游乐马,高高矮矮的分好几个等级,矮马好像还没有毛驴高,是给孩子们玩的。我就建议身边一个块头较大的朋友骑上它照一张像,说肯定酷毙,可他终究没有照。

    广场旁边还有一些书报摊,当然主要是俄文的,英文的也不少,也有中文的,但很少,看来在这座城市里的中国人不是忙着挣钱,就是忙着观光,很少有时间能静下来看看闲书。

    十九、汽车

    海参崴大街上的汽车很多,多数是从日本走私过来的二手车,也有从韩国进来的车,但为数不多。据导游讲,海参崴80万人口,就拥有50万辆汽车,看来大多数家庭都能拥有一辆车,稍好一些的家庭能够达到人手一辆车了。他们之所以拥有这么多的车,当然有走私车比较便宜的原因,据说平均每辆走私的二手车只要3000到4000美元就可以买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养车的费用出奇地便宜,每辆车只在入籍的时候交五六百卢布的费用,再就只有燃油和修车的费用了,这样他们用私车就很划算,当然要人人想买车了。

    当然他们对私车的管理也有比较严格的地方,就是考驾照很难,要经过两三个月的正规学习,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拿到驾照,所以他们的司机一拿到驾照,就已经是一个很熟练的司机了。不像我国的很多地方,到驾校象征性地学两天,然后请教练吃几回饭,就可轻松地拿到驾照。已经把车开到大街上,还搞不清交通规则,看不懂路标,难怪有人说中国的驾校是马路杀手的摇篮。

    在大街上,他们的车与人的关系也与我们的不同,我们国家人多,所以在大街上,往往是人让车,只有在人行路这块,才是车让人,而且多数路口都安装有红绿灯,帮助维持交通秩序。而在他们这个地方,很少有红绿灯,交通规则也很简单,就是车让人,侧行让直行。所以他们的大街上车虽多,可也井然有序。初来此地,有时也找不准斑马线,在车不多的地方,有时我们也横穿马路过街,这时候,见到街上飞驰而来的汽车,我们往往要按照在国内的规矩停住脚步,可是汽车也并不急着开过去,而是停下来等我们过。经过几次这样的尝试之后,才明白人家的规矩。

    从日本走私过来的车当然都是右舵车,这种车在实行右侧通行规则的城市里行驶起来确实会有一定的不方便,但是当地政府也并不对此进行过多的干预,估计也不会因为右舵车占多数就修改交通规则改为左侧通行。

    街上的公共汽车也不少,但车上的人并不多,而且多数是学生、中年妇女或者老人。俄罗斯人在公共场所有排队的习惯,在街边的售货亭前也是这样,但在几个俄罗斯人登上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看见他们也发生了拥挤和争抢,不知道这是不是受了在当地滞留的中国人的影响。

    交通比较发达,通讯也不落后,而且他们市内电话全部免费。与我们相比,这又让他们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二十、俄语与汉语

    我们在旅馆里下楼准备外出的时候,我发现在旅馆一楼的服务台上,摆着一个塑料牌,里面夹放着一张海参崴市区地图。我立即向女服务员询问这里是否有地图出售,虽然不会俄语,但有现成的地图在眼前,服务员还是没费什么力就明白了我的意思,拿给我一张地图,用蹩脚的汉语告诉我说这张地图20卢布,我买了一张,然后我问她我们这座旅馆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却费了很大的力气,我比划了半天,她才明白我的意思,然后指给我看我们旅馆的位置。我认真看了一下,我们所住的旅馆就在金角湾西侧这个狭长的半岛的中部,旅馆西边不远处就是阿穆尔湾。

    后来与更多的俄罗斯人接触,才深刻地感受到了语言不通的不便。我们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基本是既不使用俄语,因为我们不会说;也不使用汉语,因为他们听不懂;而使用最多的竟然是“哑语”虽然我们的哑语很不规范,但比起在此时此地很不中用的俄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还是很能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很多交易活动,就是通过这不规范的“哑语”来完成的。

    在餐馆吃饭的时候,我们还以为俄罗斯服务员对汉语一窍不通,而向她们说那些简单俄语词汇,加上手势,她们也基本明白我们的意思。后来我觉得,这里有很多中国人来,应该向她们说汉语,说了一句“我要啤酒”服务员点头后拿来几瓶啤酒,于是我又接着向她说“谢谢”她随即回应:“不客哧。”虽然发音很不标准,但我也听明白了她的意思。

    从这次以后,我就坚定了要将汉语说到底的决心,我们伟大的汉语不论从历史上、使用人数上以及表现力上都比俄语强上不知多少倍。以后再与俄罗斯人说话的时候,我就大大方方地说我的汉语,他们听不听得明白是他们的事,原来我们经常歪着脑袋听他们说话发愣,现在发愣的就轮到他们了。

    我想,每个到这里来的中国人都有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教当地人说汉语,时间长了,他们就会逐渐地学会说汉语。到那时,中国人再到这里来,在这里自由自在地说汉语,这里本地的俄罗斯人和其他国家来的人都跟着我们说汉语,那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情!这不是我做梦,我相信,汉语凭借它强大的表现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一定能够在中国的周边地区产生更大的影响。

    廿一、商场

    海参崴最著名的商场就是中心广场北侧的国营百货商场。据说这座百货大楼建于1907年,也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

    商场里的商品倒也琳琅满目,大多是俄文的品牌,我们看不懂,价格牌上的阿拉伯数字倒还容易看懂,但与国内商店差不多的商品价格却要高出3至5倍,一件看起来在中国商店里只值300元左右的夹克衫在这里却标价3000卢布,令人啧舌。他们书写阿拉伯数字也很特别,起笔和收笔处都要多画一个圈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字体。

    商场里的售货员很热情,但只用眼睛平和地注视着你,你要有询问,就立即应答,并不像我们国内某些商场的售货员,热情得简直让顾客觉得有些讨厌了。我平时没事的时候,最讨厌逛商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讨厌商场中的什么,现在明白了,原来我所讨厌的就是那种过度的热情“先生您好”、“您想买点什么?”“您看这件衣服怎么样?”这过度的热情真的让人受不了。

    在另一个不知名的商场里,我们从一楼爬到四楼,却莫名其妙地从四楼的后门走到了大街上,正疑惑间,却看到旁边是一条坡度很大的街道,原来这个商场的前门和后门竟然相差了三个楼层,可见这市内的地势该有多么的不平。

    商场里偶尔也会见到“禁止吸烟”的中文警告标志,看来这是专门给我们中国人看的。俄罗斯的烟民虽多,但不在公共场所室内吸烟这一条却得到了广大烟民的一致遵守。如果他们想吸烟,也一定到室外去吸,吸完了再回来。俄罗斯人吸烟的很多,特别是女性,吸烟的比例更高,不论在边防检查站,还是在海参崴的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女性烟民的影子,而且有些女烟民的年龄还很小,只有十几岁的样子。

    廿二、套娃

    在纪念品的柜台里,最常见的东西就是套娃。少的四五层,多的到二十几层,大的套小的,就这样一层层套下去,最小的那个往往就只有豆粒般大小了。工艺上有手绘的、烤漆的、烫花的,高级一些的还有烫金的,根据工艺、层数和大小的不同,价格也千差万别,从几十卢布到上万卢布的都有。

    套娃外面大都绘有大眼睛美少女的形象,内外几层的图案相同,只是大小不同。但也有内外不同图案的,比如在街边的一个小摊上就看到一个绘有普京头像的套娃,打开普京的这一层,里边这层竟然是布什,再往里边又是哪个西方国家的领导人我就不记得了,不过从这外面的两层,就足可看出他们对布什以及美国的蔑视。

    俄罗斯人为什么要设计这种有趣的套娃呢?据传说是这么一回事:很久以前,一个男孩在牧羊的时候把小妹妹领丢了,他非常想念小妹妹,就照小妹妹的模样刻了一个漂亮的小木头娃娃,每天带在身上。过了两年,他想,妹妹应该长大一些了,更美丽漂亮了,于是又刻了一个稍大一些木头娃娃,就这样,一直过了十几年,小男孩长成了英俊的小伙子,身边还一直带着自己刻的7个大小不同的木头娃娃,后来他把大的木头娃娃掏空,把小的装到大的里边,一个套着一个,思念的时候就一个一个的打开。后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套娃也成了俄罗斯最著名的工艺品。

    除了这个传说所介绍的套娃来历之外,我想中国人喜欢它可能主要还是它能够表现多子多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意思吧。这套娃的多子多福、子孙无穷的结构对俄罗斯的人口生育状态却是一个反讽:难怪俄罗斯人不愿意生小孩,原来他们的孩子都被这些木头娃娃们生完了。

    廿三、教堂

    10月2日,星期日,早晨,我刚起床不久,就听到了一阵响亮的钟声,这钟声是从旅馆南面一座教堂的钟楼发出来的,透过我们所住的旅馆房间的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钟楼里有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修女在撞钟。我看了一下时间,这时是北京时间5点55分。浑厚悠远的钟声让我们这些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也感到了沉静和庄严,心灵也似乎变得纯净许多。是啊,有信仰的生活真是很美好。

    一些人陆陆续续地来教堂做礼拜了,他们在教堂前台阶的下边,就开始在胸前划十字、鞠躬,然后登上一段台阶,来到教堂门前,又划十字,鞠躬,然后才缓缓地走入教堂。

    下午,我们也到教堂里看了看,正赶上一些人在诵经祈祷。台上一个身材高大的神甫穿着特制礼服,手持蜡烛在做着一些让我们看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动作,同时唱出一些话来。下边有七八个人,庄严肃立,也跟着应和。同行的一位朋友说这是在搞葬礼,因为他在国内见过基督教徒葬礼的仪式就和这差不多。他说的话大概是对的,因为基督教与东正教是同源宗教,估计还会有许多相通之处吧。

    他们的教堂是并不排斥异教徒的,所以我们来参观他们并不吃惊,依旧继续他们的祈祷。可是尽管我们谨慎小心,还是发出了比较大的声响,一个人就向我们伸出他的食指,竖在嘴前,发出低微的“嘘——”我们会意,不再出声,静静地看了一会儿。

    教堂一进门的地方两边有几个柜台,出售一些圣经、圣母像之类的物品,这些东西都很精致,我们也翻看了一阵,但终究没有买。

    廿四、阿穆尔湾

    这天中午,我们在绥芬河餐厅吃了一顿俄式午餐。正餐是每人一份炒饭、一根香肠、一勺土豆泥、一片黑面包。这黑面包就是俄罗斯人最有名的“大列巴”主要成分是燕麦粉,这面包的皮很硬,据说应该剥掉,我却没有剥,把它全放到嘴里嚼了。这面包发酵得很好,所以吃起来味道也有点酸。每张餐桌还有一盘奶油色拉和一碗番茄鸡蛋汤。虽然不太可口,可不常吃,也没有厌烦的感觉,我还是吃得很饱。

    下午,我们到阿穆尔湾边游玩。这里的海水很洁净,呈现出一种通透的青色。西北风不大,浪也不高,稍稍泛起白色的浪花。

    有几个人在风浪里玩帆板,乘风破浪的,看起来很惬意。但此时的气温和水温都有些偏低,他们需要穿着一种特制的保暖的泳衣才能下海。估计在盛夏,这里玩帆板的人肯定会更多。

    海湾的对面,是层层叠叠的群山。这片区域基本是我们来时经过的哈桑区的属地,但稍远些的山就是中国吉林省珲春市境内的一些山峰了。以前看过相关资料说,如果天气状况较好,站在珲春市境内国界线上一座叫做草帽顶子的山上,可以看到海参崴市区,我想站在海参崴市区的海滨,也应该能够看到中国的山草帽顶子。只是对这一带的地理还不够熟悉,那一大片起伏的群山,我还真分辨不出究竟哪一座是草帽顶子。

    海边有很多的海鲜排档,海鲜品种很齐全,质量也很好,价格还不贵。导游重点向我们推荐了螃蟹和虾爬子。最出色的是螃蟹,几乎都有脸盆大小,按照导游的叮嘱,我们买了一些螃蟹腿。虾爬子也与我们通常吃的不同,体型不大,呈灰绿色,我们也买了一些。还有一些排档经营一些其它的风味小吃,比较有名的是土耳其烤肉,将牛肉切成寸方大小,用铁钎子穿上放在炭火上烤,吱吱地直淌油,散发着一种特有的香味,看起来一定很好吃,可我们刚吃过饭,看着眼馋也无法再吃得下了。

    这一带也有很多乞丐,大人孩子都有,穿着很邋遢,见人就伸出手来,口里不停的叨咕着“兹得拉斯特威接、兹得拉斯特威接”有个小孩子一边伸手要钱,一边肆无忌惮地翻我们的衣兜,我们大声吆喝,他才悻悻离开。

    晚上,我们在旅馆的房间里吃螃蟹和虾爬子,喝着啤酒。这些螃蟹腿都有胡萝卜粗细,剥开红白相间的外壳,就能吃到鲜美的蟹肉。虾爬子也很特别,体形稍圆,前粗后细,壳很脆,肉也很鲜。我们这些人,平时你谦我让的,可在如此美食面前,立刻变成了贪吃的饕餮,全都大嚼起来。这些海鲜给我们带来了很美好的享受,大家都说这里的螃蟹真好,跟国内的比起来,又大又鲜美,价格竟然也与国内的差不多。如果不是回家的路太远,真想多买一些带回去让家人也尝一尝。

    廿五、情侣

    俄罗斯青年人谈情说爱,很是大方。这天下午,我们在一条街上走,街边一个二楼的阳台上有一对情侣正在拥抱接吻。我们走到附近的时候,男青年认出我们是中国人,朝我们喊了一声“妮号”然后又转回身去搂住女朋友接吻,我们也回应他“你好”我低声对朋友说,这小子真是可恶,这不是在馋咱们吗?

    在国营百货商店前的人行道上,也有很多情侣相拥而行。有一对男女,一边说笑,那小伙子的手还不停地在姑娘的屁股上左一下右一下地掐,姑娘也不推拒,仍然大大方方、稳稳当当地向前走。看来是习惯成了自然。

    晚上吃完饭从餐厅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两米多高的大个子朝我们这边走来,我心想,这个人的个子真高,应该不逊于姚明了。仔细一看,不对,这是两个人,是一个姑娘骑在一个小伙子的脖子上。俄罗斯人真是能耍,就这样在大街上胡闹也不怕人笑话。再看附近的俄罗斯人,一个个好像对这对男女视而不见,并不觉得他们的行为有什么异常,反倒是我们这些中国人,在这儿傻愣愣地看着他们发了半天呆。

    在阿穆尔湾岸边游玩的时候,看见离岸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船,船上面对面坐着一对情侣。风浪虽然不大,可是因为船小,还是摇晃得很厉害。船上的这两个人倒不在乎,好像还嫌风浪不够大似的。两个人在相互对视着,尽情享受着如海水般荡漾的爱情。

    我对俄罗斯情侣的总体感觉是开放、热烈、随意、浪漫。自己想做什么,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大胆去做,不像我们中国人有那么多的顾忌。是啊,与俄罗斯人比起来,中国人的确活得累一些,更多的时候是在克制,在矫饰,远没有俄罗斯人这样可以率性而为。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可中国人学了几千年的中庸,竟不知“率性”之为何物了。

    廿六、卢布

    在刚入关后等待补办签证的时候,我们同导游按1:2。9的比价用人民币兑换了一些卢布,虽然我们明知导游开出的比价较高,但我们也只有认帐,因为不在他这里兑换,还真不知道去哪里兑换,而且还要担心假币的问题,倒不如在他这里兑换图个省心痛快。

    这些卢布是1997年发行、1998年元旦开始流通的新版卢布。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卢布严重贬值,到1997年的时候几乎要拎着一口袋钱才能到饭店吃顿饭了。所以他们推出了新卢布,将旧卢布按1000:1的比价兑换成新卢布。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现在卢布逐渐趋于稳定。不过卢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是没有什么地位,与西方主要货币之间还不能自由兑换,中国的银行也没有开通卢布对人民币的兑换业务。近年俄罗斯政府一直为争取卢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而努力,据说现在情况好些了,不久将有可能实现卢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自由汇兑。

    在商场买东西时,我们还不习惯直接用卢布来衡量商品的贵贱,还要首先把它换算成人民币的价格,然后才能对贵贱做出评价。就像初学外语的人,听到外语也一定要在心里翻译成汉语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一样。

    我们的人民币在海参崴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但主要是私营商贩,我曾用10元人民币在一个小贩的手里买了一张海参崴市地图。可是,如果在商店里,他们却一点也不买人民币的账,任凭你怎么商量都没有用处。

    廿七、归程

    10月3日凌晨3点40分,我们就起床,4点在旅馆一楼大厅内集合,在一家餐馆简单吃过早饭,然后登上一辆大巴,就匆匆踏上了归程。

    走出海参崴市很远,天才渐渐亮起来。小镇、村庄渐渐清晰可见了,路上的车也渐渐多起来。车上的游客都很困,大都打起了瞌睡,我也晃晃悠悠地迷糊了一会儿。

    车到腊兹多耳诺耶,天就大亮了。车在这里跨过绥芬河上的大桥,然后转向西南行驶。坐在车里,向外望去,左边是宽阔的绥芬河下游平原,鲜亮的河面曲曲弯弯地向前方延伸,一直与海面相接;右边是一片起伏的山峦,山坡并不陡峻,轮廓显得很圆润。

    大巴司机个子不高,穿着一件红白蓝三色条纹的衬衫,与俄罗斯国旗的三种颜色相同。看来他很喜欢国旗的这三种颜色,连衣服也多选用这三种颜色。司机虽然爱国,车却开得很慢,路况很好,车也不多,可车的时速就是始终不过80公里,有两辆也是载着中国游客的大巴先后超越过去,司机仿佛视而不见,依旧是一副不愠不火的样子。

    同团游客中有一位在向车里的人炫耀,他昨天在赌场里输掉了三万块钱。说输了几万块钱是小事一桩,到海参崴来一趟,没嫖没赌,你们不是白来了吗?说完,还好像很鄙夷地环视了一下周围的这些人。看来,他的这种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在他们眼里,海参崴就是一个狂嫖滥赌的地方,除此之外,别无可以留恋之处。

    这虽是一块异国的土地,但我在这块土地上,却没有多少陌生的感觉。相同的气候,相同的阳光,相同的动植物品种,让我觉得这就是我的故园。

    这次出行,遗憾的是时间太短,而且是随团出行,有一些自己很感兴趣的地方也没能亲自去看一看,只有等以后再有机会来弥补了。

    美丽的海参崴,美丽的外东北,我会常来的。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